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工业微生物文献综述的范文(微生物学报综述格
  • 工业微生物参考文献自动生成(关于微生物的参
  • 意大利葡萄酒酿造专业真的很难毕业吗
  • 我国科学家在新型GLP-1降糖药物的设计和制备方面
  • 中泰证券给予华东医药买入评级,业绩反转趋势

通知公告

  • 《工业微生物》数据库收录影响力
  • 《工业微生物》期刊栏目设置
  • 工业微生物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工业微生物》投稿方式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工业微生物文献综述的范文(微生物学报综述格(7)

来源:工业微生物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12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甲骨文缀合的比较好的还有严一萍。他曾经把5块碎片缀合成这样一版腹甲: 神奇的是,这五块碎片是从不同的坑位出土的。也就是说,它们在商代就已经

甲骨文缀合的比较好的还有严一萍。他曾经把5块碎片缀合成这样一版腹甲:

神奇的是,这五块碎片是从不同的坑位出土的。也就是说,它们在商代就已经碎掉了。

4、马王堆帛书

文物修复史上的奇迹——马王堆帛书!当初,它被发现的时候,是在一个石盒里。水浸霉蚀,相互粘连,几乎变成了一块书砖。

帛书拼复的最大困难是无法用实物。帛书太软易毁坏,只能拍下照片用复印件拼。帛书揭裱后留下许多碎片,在整理时,发现哪一页有空缺,就到碎片里找相应的图纸,犹如“高级拼图游戏”。

至于修复的过程,说来话长。概括讲,经历40年整理,当年参与修复的师傅们大多故去,给我们留下了这本《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》。

它从2千多年前走来,如今穿越尘世焕然一新。

5、竹简

竹简的整理也是比较复杂,竹简和甲骨不同,甲骨挖掘出来的时候是干的,而且比较硬,所以整理的时候可以用小刷子刷去甲骨上的土,拿在手上仔细看。竹简保存的环境一般是湿漉漉的,所以一般竹简出土时都是裹着泥。竹简由于长期被水浸泡,柔软的像粉条,却没粉条的韧性,很容易断。在清理完竹简上的泥土后,就要在溶液里保存。

竹简在刚开始就是这样的酱油色,黑糊糊的。竹简的整理者要根据竹简的形态、字体风格、上下文意等因素对其进行重新编排,恢复竹简原来的顺序。

有些简会断成两截,有些简断成只有一两个字的碎片,缀合难度就比较大了。

上博简《容成氏》,不难发现第二根简颜色黑乎乎的,第8根简断成两截:

郭店简从出土到现在有20多年过去了,还有几块简无法缀合。

郭店简是抢救性挖掘,当时经验不足,发掘时没注意保持简序,给整理着编连竹简造成了不少麻烦。上博简整理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编连的准确度提升了不少。

从朽木断骨变成整甲、文本,这也算得上是很神奇的事吧。

6、班簋

时,簋的全形被毁成若干大小不一的碎片,并被送到废品回收站、炼铜厂,等待回炉。

1972年,北京文物清理拣选小组的呼玉衡、华以武师徒到有色金属回收站看到几块沾满铜锈的碎片,其纹饰与若隐若现的文字在多年从事古董行业的师徒看来,气质十分特殊。于是认定周边应该还有更多的碎片或残件的存在。

返身再去寻找,收获颇丰,回到办公室后又请教更有经验的程长新先生,认定这应该是西周时期一件有长篇铭文的珍贵文物。

再返回回收站筛了一遍,把所有残件碎片作了拼接组合,才认出这就是流传有绪的清宫宝物《班簋》。

鉴于这是一件重器,次年夏,由北京方面再送回故宫文物修复厂,经过整形、翻模、补配、修补、纹饰对接、焊接、钢錾镌刻、做旧、填锌、砂洗等等,修旧如旧,才完成了青铜器修复史上的一次成功范例。

7、唐代公主李倕冠饰

看这件华丽的唐代公主凤冠,上面不仅装饰有玛瑙、珍珠、琥珀、绿松石、玻璃、螺钿等几乎在唐代可能找到的所有宝石,同时借助金丝、金线、金珠等围绕装饰出凤凰、莲花等各种意象。尤其是金珠,其直径最多不超过1.5mm,要靠显微镜才能看清楚。

再来看看出土时的样子

零件完全散落其中,这到底要怎么搞……

墓室出土时,零件散乱,宝石脱落,现场并无条件进行细致入微的修复工作,因此采取石膏加固外侧后整体套箱提取。这样可以保留脱落的零件与冠饰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,有助于后期的修复。

由于头骨比较完整,出土后陕西省考古所请头像复原的老师对其进行贴肉复原……

德国的修复老师对上面那“一坨”借助显微镜进行清理,在清理的同时绘制线图,标注出各个零件间的空间关系。

最终成品的细节

8、《五牛图》

现存的《五牛图》有几个版本,这里说到的是故宫版《五牛图》,我们现在看到的《五牛图》是这样:

但在修复之前是这样:

这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人,就是故宫博物院字画修复专家孙承枝先生。

1977年1月28日,几经波折最终赎回的《五牛图》被送到了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,整幅画作的修复工作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亲自主持。当时的这幅传世名画已经千疮百孔、遍体霉斑,仅五牛身上大小蛀洞便达数百处。

根据《五牛图与孙承枝》一书记录:孙师傅手接《五牛图》后,心情凝重、寝食难安。数日之间,图卷陈于几案,不曾妄动。他借助放大镜反复探查,潜心思索,寻求最佳修复方案。

残损《五牛图》的破洞太多,修复的关键是补洞。悉心研究原画纸的质地、帘纹、光泽、颜色,严格择选配补用纸,至为紧要。当然,要找到与原纸完全相同的配补材料几乎不可能,只好力求近似。

文章来源:《工业微生物》 网址: http://www.gywsw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1046.html
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下一页
  • 上一篇:工业微生物参考文献自动生成(关于微生物的参
    下一篇:2021山西农业大学园林考研大纲(生物毕业论文提

    工业微生物投稿 | 工业微生物编辑部| 工业微生物版面费 | 工业微生物论文发表 | 工业微生物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21 《工业微生物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